發布時間:2004-04-16 瀏覽:次
——楊紀洪訪談
10年,在歷史長河中也不過是彈指一揮間——轉眼即逝,但對年僅31歲,從當初的打工仔成為有限公司一名中層管理者的楊紀洪來說是不平凡的。10年間,他先后8次獲得“先進工作者”、“十大廠長經理”、“金牌員工”等稱號。對取得的這些成績,楊紀洪顯得很平靜:
“沒有德力西給我發展的舞臺,這些我想都不敢想。”
1990年的那年高考,激烈的競爭把成績嚴重偏科的楊紀洪擠下了“獨木橋”。高中畢業以后,楊紀洪到金華學習了一年無線電專業知識。“原本是想掌握了技術之后開一家家電維修店,但只有理論知識是沒用的,不敢貿然行事,于是我又開始在樂清兩家維修店里做學徒。白天在一家店學冰箱維修,晚上又到另一家店學錄像機、電視機的維修。”當學成歸來,準備開維修店的楊紀洪又面臨著新的難題——缺乏資金。于是,1993年正月,楊紀洪成了德力西的一名電工。
“原以為自己學的東西比較全面,誰知進了德力西之后我一個產品都不認識,連最基本的交流接觸器也沒見過,更別說懂原理和維修了,我這才意識到自己所學的只是皮毛,因此我很希望有機會進一步提高自己。”
1996年,公司從北京購進了6臺自動排線機。為了維護這些機器,公司派了楊紀洪與另一名繞線工去北京學習維修技術。“我當時高興極了,因為我是第一次去北京,但高興歸高興,我還帶著任務去,所以壓力很大。出差十天就有四天在火車上度過,又碰上一個雙休日,而真正聽老師講解的時間只有一天,其余三天也只是在工廠看別人做。但我學得很認真,因為我不想浪費任何學習機會。”“從北京培訓回來一直到現在,這6臺機器從來沒有叫廠家來修過,都是我自己在維護。應該說這次學習我是圓滿完成了任務。”說到這里,楊紀洪一臉的自豪。
德力西人性化的管理,廣闊的發展空間使楊紀洪自己開維修店的想法慢慢淡化了,取而代之的是強烈的責任感和扎根德力西的決心。但真正讓楊紀洪下定決心留在德力西的還是一次難忘的經歷。
“也還是那次在北京學習,剛好那幾天胡董也在北京出差。當聽說我們在北京學習時,就專門抽空陪我們吃了一頓飯,并說了很多鼓勵的話。那是我第一次與胡董近距離接觸,至今還記憶猶新。胡董的和藹可親、體貼下屬是我沒想到的,所以那次經歷對我影響非常大。人都是有感情的,在這個溫暖的大家庭里,我應該更加努力工作,做出成績……”
有了起點,有了夢想,楊紀洪開始起跑了。公司諸多的學習培訓為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97年年底,公司任命楊紀洪為動力設備部經理。“很感謝公司對我的信任,但我還是覺得力不從心。管理要創新,技術還不能落后。工作上的事情也很忙,上個星期天好不容易休息一天,準備回家看一下父母,可剛好又趕上上海交通大學MBA課程研修班上課,只好等下次有時間再回去了,相信父母也會理解我的。”
如今,楊紀洪9歲的兒子已經上小學二年級了,妻子也在德力西工作,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以后的目標嘛,就是再提高自己,因為現在素質全面的人才還不多,技術要與管理統一起來,這樣才能立于不敗之地。”楊紀洪對未來充滿信心。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