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4-05-05 瀏覽:次
——金福榮訪談
“你們這里要電器配件嗎?”一位滿臉塵土的小伙子在一家工廠門口詢問該廠的電工。“先看看你的樣品吧!”小伙子從身上的挎包里取出一個飯盒,拿出金屬觸頭、導電帶、銅螺絲等物品。“有沒有價目表?”小伙子又急急忙忙從挎包的最里層翻出一張殘破的紙。于是,兩人開始洽談生意。
這一幕發生在1980年盛夏的一天,北京市密云縣某磚瓦廠門口。這位小伙子現在已是德力西股份公司供應部經理金福榮。輾轉了9個省市、漂泊了15年,最后在德力西扎下了根,金福榮走了一條漫長的“尋根之旅”。
1978年,金福榮高中畢業后到了一家軸承修配廠學維修,開始接觸機械和電氣自動化原理。“我家兄妹5個,父親是種田的,家庭條件不是很好。”在軸承修配廠學習了將近一年之后,18 歲那年,金福榮和眾多的溫州人一樣,開始走南闖北,跑起了電器供銷。“那時候跑業務很難,我們帶著產品樣品和價目表,就全國各地跑。”“看見有煙囪的地方就去問要不要電器,經常是碰一鼻子灰。有時候一天只吃兩頓飯,甚至不吃。我第一筆成功的業務是我八次努力的結果。而那一次賺的1000塊錢也就相當于我半年的工資!”為了節約路費,提高效率,金福榮只用一個下午就學會了騎自行車。
就這樣東奔西跑了7年,金福榮先后到過河北承德、山西太原、江蘇徐州等地方。1986年,他開始了人生的第一次轉折:在家鄉開了一家碳刷廠,自己當上了老板。但一年之后由于經營不善,金福榮又改行開起電器經銷店,也就是在那個時候,金福榮與德力西結下了不解之緣。“1987年,我在山東開了一家電器經銷店,其中就有德力西的產品,只不過那時候德力西還叫求精開關廠。盡管當時求精開關廠的產品不多,但是質量過關,所以銷量也不錯。”
幾年之后,金福榮厭倦了這種離家漂泊的生活。1993年,金福榮慕名來到德力西八廠,做了一名物資供應員。“其實做物資供應員也并不輕松,零部件規格品種多,稍有不慎就會出錯。而且工作也很瑣碎,說句實話,完全比不上在外面開店或是跑供銷自在。但我從來沒有因而放棄,因為我相信在德力西這樣大的公司里面做,只要努力就肯定會有發展的機會。”2001年,金福榮被聘為股份公司供應部經理。“股份公司各分廠的零部件供應都是我們這個部門在負責,協調外協和公司的生產,考察新外協等等。眼下正是集團生產的旺季,所以我也比較忙……”說話間,手機響了,金福榮又急忙地趕到一家外協生產單位……
已經在德力西扎根的金福榮經過一番努力后,把原來的平房改建成了六層的樓房。“父母沒有享受到的,在我有能力的時候我一定會讓他們享受到。” 金福榮還告訴我,今年年初預訂的本田飛度估計5月份就可以提車了。金福榮滿臉的笑容讓我看到了他的幸福。
上一篇:
德力西,實現夢想的搖籃下一篇:
一個經理人的三篇日記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