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4-09-06 瀏覽:次
——訪德力西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崔芮華
初次接觸崔芮華博士,就被她那睿智的目光、和藹的笑容所吸引。不高的身材,卻很有精神,渾身透出一股自信與從容。
崔芮華23歲獲學士學位,31歲獲碩士學位,36歲獲博士學位。現在德力西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兼任河北工業大學電器研究所CAD研究室主任。目前已經獨立完成 GS-125 型摩托車磁電機系統的研究,并負責轉塔沖床CAM、小型繼電器的CAD設計系統等課題的研究。輝煌的人生道路,矚目的科研成果,讓熟悉崔芮華的人感受最深的便是欽佩。
2002年3月,崔芮華帶著《交流接觸器CAD智能化技術應用》的課題來到德力西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開始了兩年的科研歷程。她是德力西獲準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后進站的第二位博士。在談到為什么來到德力西工作時,崔芮華的回答很簡單,“通過做課題可以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
崔芮華進站之后,考慮到課題研究的需要,公司耗資50萬元專門購買了一套美國PTC公司的Pro/E軟件。由于這套軟件是從經銷商手上購得的,在國內目前還不能提供PTC公司標準化的二次開發培訓。崔芮華就一遍又一遍地對照著英文說明書,邊看邊翻譯、摸索。這對于一個4歲孩子的母親,對于一個帶著5名研究生的女博士來說,困難可想而知。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她和同事的努力下,《交流接觸器CAD智能化技術應用》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將于9月份通過專家組的評定。
遠離天津來到柳市,崔芮華說她并不覺得孤單無助。“雖然說遠離家鄉,但我在這里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平時公司領導對我很關心、很照顧。有一次我的鑰匙忘在家里,試著給物業管理部打了電話,沒想到很快他們就把備用鑰匙送到了,幫我解了燃眉之急。雖然是一件小事,但我能感受到公司上至領導下到同事對我的關心……”
公司的這種關心成了崔芮華對工作的動力。在平時的工作里,崔芮華平易近人,遇到困難總是和同事在一起探討解決。她常說,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我們要互相學習。而她的同事也都尊稱她為老師。
“可能很多人都認為搞科研的人性格很古板,但我是個例外。”“我今天的成績絕非是僅僅靠我個人,家庭也給了我很大的支持。我愛人也是搞科研管理工作的。以前我出差的次數比較多,有時根本沒時間回家,好幾次他都陪著我出差,這事還在單位傳為佳話呢!”對于家庭,崔芮華的言語中總能透出幸福的滋味。但在幸福的背后,誰又知道崔芮華付出的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
就在崔芮華離開天津來到柳市工作的時候,她的兒子剛剛一歲。“你就舍得離開孩子嗎?”面對筆者的質疑,崔芮華的回答卻讓我們有些吃驚,“為了研究課題的需要,我必須有所取舍。因為在實驗室接觸的是一些理論性的東西,只有到企業、到車間去,你才能把課題做好。”作為一名知識女性,崔芮華成功地挑戰了自己的夢想。而這些,并不是每一位女性都能做得到的。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崔芮華將在她的研究成果通過專家評定后離開德力西。她把與德力西的邂逅解釋為一種緣分。采訪結束的時候她告訴我,在不久的將來,她還會再次來到德力西,看看昔日的同事,看看曾經工作的辦公室……我們也相信,在德力西近900個日日夜夜工作生活的經歷,不僅是她人生的一筆財富,更將成為她人生道路上最美好的回憶!
上一篇:
陳瑤靜:拾取不一樣的美麗下一篇:
好學成就事業 ——走近陳忠清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