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4-10-05 瀏覽:次
2000年8月的一天,一位懷著夢想的安徽女孩來到德力西股份公司,進入了裝配車間做裝配工,她叫李楊。
這一天,對于李楊來說,環境、工作、同事都是陌生的,因為她從未接觸過電器,更別說是裝配。但她絲毫沒有膽怯,深呼吸了一下,就蠻有信心地跟著一個同事學做裝配。僅半天李楊就上手了。這一天下來,讓大伙都驚奇的是,李楊居然裝了200多只產品。李楊就從這里開始了她一步一個腳印的青春之旅。
同年12月,李楊被調到了外貿廠電校室,主要負責產品的校驗和調試。“現在這個社會競爭很激烈,你不努力就會被淘汰。”李楊對這句話印象很深,她說,電校室的工作要專心,而不是靠速度,我一定要努力工作,只有努力才不會被淘汰。漸漸地,李楊對電校工作也熟練了,校出來的產品也很穩定。2001年12月,經公司領導推薦,李楊調到了裝配巡檢崗位。注重細節的李楊則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李楊深深知道,細節決定產品的質量。剛擔任檢驗員沒多久,她發現135K小型斷路器雙金角度的調整直接影響產品合格率,圖紙上未規定一個明確的尺寸,員工在裝配時全憑感覺在調,而檢驗員在檢驗時也只能根據經驗判斷。有一次,當李楊在巡檢中向一位員工指出裝配中雙金角度偏差太大時,那位員工反問她:“這本來就沒有一定的標準,那你說怎樣才算合格啊?”這讓李楊陷入深思中。
經過對60多只產品的反復試驗,李楊終于確定了雙金距殼體6mm處為最佳定位點,于是向技術部門建議改進產品結構,在殼體設計上加了一個固定刻度標志。這一建議很快得到認可并被采納,電校的一次性合格率上升到了96%。該廠的合作商日本河村電器產業株式會社對李楊大加贊賞,并專題報告日本公司總部申請“改革產品結構、變更產品設計”。之后,日方又派專人來為李楊頒獎。
李楊善于在尋找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術。公司新開發的CDB7-2系列產品,在首次小批量生產中瞬時一次合格率偏低。她經過反復研究后發現,因操作機構不靈活、線圈與支架短路造成不合格數的占80%。接到李楊反映的情況后,質檢部門及時采取了改進措施,使瞬時合格率由原來的75%上升為98%。肯動腦筋的李楊提出了多條合理化建議并被采納。這些建議都為公司創造了一定的經濟效益。
一個年僅22歲的女孩,憑著對工作的認真負責、對專業知識的刻苦鉆研、對技術的精益求精、對質量一絲不茍的精神,獲得了不凡的成績和眾多榮譽。工作四年來,她先后做過裝配、電校、鉚合、質檢,期間李楊多次被公司評為“先進個人”。對此,李楊卻平和地對筆者說:“我沒有什么特別之處,我只是做了我應該做的。大家的肯定讓我看到了自身更多的不足,我一定會繼續努力,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得更好!”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