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3-09-28 瀏覽:次
——孔令選訪談
國慶節前夕,集團工會組織老員工赴杭州療養,孔令選、武克蘭夫婦倆同時上了名單,讓人羨慕不已。赴杭之前,孔令選所負責的一項技改項目進入了試驗階段。經過再三思考,孔令選毅然放棄了這次療養機會。人總是在得失之間徘徊。“有所失必有所得”,孔令選也就是在得失之間,選擇了一條幸福的路。
家庭的支柱
接受采訪時,孔令選恰好帶著兒子去報名讀一年級。“孩子讀書是智力投資,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關鍵,耽誤不得。”集資費、學雜費合計6000多元,他毫不猶豫就交了。
對教育孩子舍得投資,同樣對家庭其他成員孔令選也毫不吝嗇。
孔令選的弟弟在安徽合肥老家建房、結婚,他出了2萬多元。“我們兄弟關系很好。我們的收入高一點,經濟上寬裕一些,幫助他也是應該的。” “當然,如果當初我們留在家里務農,沒有出來打工,沒有德力西給我們提供的優厚條件,這種幫助是想都不敢想的。不然,他結婚也好、建房子也好,我們可能只是送個兩三百元。”
經濟上寬裕起來的孔令選成了家庭的支柱,他默默地支持著親戚和朋友。然而誰也沒有想到,他們選擇到樂清打工,還有一段難忘的經歷。
尋夢樂清灣
聽人說溫州不錯。1993年2月,懷揣著四五百元錢,孔令選夫婦來到了樂清找工作。就這樣,他們白天四處尋找,晚上住在車站附近一個簡陋的旅社里。
“帶的錢不多,我們只好精打細算著用。萬一找不到工作,還得留足回家的路費。”“一天,我們只吃兩頓面條,當時的面條一塊五一碗,吃起來特別香。”
“后來我在樂清一家沖制件廠找到了一份工作,上班第一天,我的一個同事就把手指沖了一個孔。”“看著他鮮血直流的手,我當時就想,再干下去遲早要出問題的。”就這樣孔令選的第一份工作,只干了一天就結束了。
這次放棄,也讓他獲得了另一個機會。
扎根德力西
天無絕人之路,孔令選的妻子找了一份縫編織袋的臨時工作。
半個月后的一個下午,得知德力西電子元件廠招工,孔令選夫婦抱著最后一絲希望,找到了德力西人事部。
“非常幸運,我們倆被錄用了。剛進廠我在做CJ20交流接觸器的裝配。學了一個月后,廠領導發現裝同樣的數量、同樣型號的產品,我都是比別人快一步。”于是,1993年3月,孔令選被調到了電校車間。“你覺得自己為什么會比別人快呢?”“當時還不是流水線作業,每個人都是獨立完成一臺CJ20接觸器的裝配的。我發現如果零部件都是從身邊的木凳上取上取下,重復的動作很多,而且都是浪費的。我就盡可能利用工作臺,把主要的零部件都擺在工作臺上,這樣在取用時就很方便,而且省時省力。”
“‘要在人前顯貴,須在人后吃虧。’出身農村家庭,只有比別人多付出一點,我才能站穩腳。”“當時公司的管理還沒有現在這么嚴格,有時候等產品校完了,我就到線圈車間跟著學線圈繞制、檢測包裝等工序。記得學線圈浸漆,操作不慎,弄得我全身上下都是漆!”
在德力西孔令選一干就是10年。這期間他苦心鉆研業務,進步很大,現在已是公司的一名質檢科長。
孔令選說,“有德力西做我們夫妻倆的堅強后盾,我們才能為家庭提供經濟支援。”對于當初選擇來樂清、選擇進德力西,孔令選無怨無悔!
上一篇:
“門外漢”如何成為“培訓師”下一篇:
孤燈長夜伴我行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