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3-10-18 瀏覽:次
——記本報通訊員余驍驥
“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就坐在書桌旁,伴著那盞孤燈準備寫作。此時的我已經卸下了白天工作的疲勞,進入另一個世界的遨游?!北緢笸ㄓ崋T——有限公司線圈車間檢測員余驍驥用富有詩意的語言向我講述自己的故事。
1986年余驍驥高中畢業后,回到村里擔任村干部。愛好寫作的他在工作之余寫了大量反映農村生活的文章,并以“田農”的筆名向報社和廣播電臺投稿。他那淳樸的風格深受讀者和聽眾喜愛,連續五年被龍游縣廣播電臺評為“優秀通訊員”。
家鄉的風土人情雖然可親可愛,但貧困的生活像座大山一樣壓得他喘不過氣來。2001年2月,余驍驥離開故鄉,來到柳市,走進了德力西。
“剛進廠時,我是流水線的一名裝配工。雖然白天工作繁忙,有時晚上也要加班,但愛好寫作的我回到家后還是經常拿起筆,寫下工作的感受?!?他頻頻向《德力西報》投稿,報道基層的消息和員工的喜怒哀樂。由于成績突出,2001年6月,工作僅4個月的余驍驥就被評為“優秀通訊員”。
對于身處一線的余驍驥來說,采訪一個人顯得非常艱難。今年6月份,公司領導讓他報道基層一個優秀員工——有限公司總經理秘書楊樹丹。由于他們平時接觸很少,所以對她并不太熟悉。因工作緣故,余驍驥在上班時間不便專門采訪她,于是他就利用一個中午時間與她聊了一個多小時,了解她的一些情況。
初次采訪只能了解基本輪廓。為了了解楊樹丹的內心世界,余驍驥就利用午餐時間跟她接觸。這樣,中午吃飯的時候也成了采訪時間。后來,又經過3個中午的深入了解,他對楊樹丹的認識也更深一層。不知不覺之中,余驍驥被她的事跡深深感動了,這更增強了他的寫作欲望。接著,他還采訪了楊樹丹的同事,從側面獲得她的更多情況。
經過半個月斷斷續續的采訪,余驍驥終于進入了寫作階段。由于白天上班不能寫作,只好利用大腦抽空構思,晚上回家苦戰。有個晚上他一直寫到凌晨一點多,但第二天還是照常上班?!拔恼虏粎挵倩馗摹?,完稿之后他又進行多次修改,直到滿意為止。由于沒有電腦,這篇稿子他共抄寫三遍,這次寫作和修改也整整花去了他7個晚上的時間。一份付出一份收獲,在第239期的《德力西報》上,終于刊登了余驍驥千辛萬苦寫出的這篇人物通訊——《一路耕耘一路芬芳》。在德力西的兩年多時間里,他一共寫了6篇人物通訊,其它消息、散文也有十幾篇發表在《德力西報》上。
不僅如此,他還向《樂清日報》、《經濟生活報》等媒體投稿,并發表了多篇文章。據統計,這些年來,他在各種媒體共發表了100多篇文章。
前不久,編輯部組織了部分通訊員去杭州學習,余驍驥也是其中一個。“這次省企業報協會組織的培訓都由名師授課,使我受益非淺,相信對以后的寫作有一定的幫助?!?BR> 夜幕已經降臨,小屋的燈又亮了起來。燈下,還是那個身影,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繼續前行……
上一篇:
令人羨慕的選擇下一篇:
為了“神五”這一特殊使命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