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4-06-21 瀏覽:次
——記德力西助神五發射成功功臣周誕康
生命的意義在于無休止的上下求索,對于真正的跋涉者來說,前方永無終結的彼岸。
周誕康就是抱著這種信念來到溫州柳市的。
5年前的那個冬天,55歲的周誕康沒有在家安享晚年,而是只身來到德力西集團,住在一間十幾平方米的房子里,拉開了他新一輪求索的序幕。他十分清楚此行的目的:尋找發展的空間,讓所學的技術得到更全面的發揮,繼續為我國低壓電器行業的發展貢獻微薄之力。
周誕康生于1943年,祖籍江蘇省江陰縣。父親是一位搞水利的老知識分子,曾經當選過三屆全國政協委員。1952年,由于父親工作調動,9歲的他隨著全家來到了浙江,也開始了他在浙江長達16年的求學生涯。
1968年,周誕康浙江大學電機工程系畢業,被分配到了貴州省遵義長征電器基地長征十一廠工作。而這一干就是30年。這期間,他做過一線員工、檢查科科長、總工程師,并在1989年被評為高級工程師。1994年,由他參與DW16短路器開發榮獲國家機械部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1995年的一天,長征十一廠來了兩位客人,他們就是德力西集團董事局主席胡成中以及夫人。“當時胡董在長征考察的時候,是我負責接待。胡董很隨和,我們聊了半個小時后就成了朋友。在交談中他幾次邀請我來德力西工作……”周誕康回憶起當年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一樣。“胡董回到浙江后又先后給我打了4次電話,請我來德力西工作,但我還是未能成行。”
雖然說沒有來德力西工作,但筆者還是從他回憶的神情中,讀出了他到德力西工作的強烈愿望。進入20世紀90年代,隨著國有企業的改制以及私營企業的異軍突起,周誕康明白,要想有更大的施展空間,就必須走出去看看。
1998年初,周誕康隨一個考察團來柳市。“那是我第一次來柳市。下了車我就到處打聽德力西,結果跑到了股份公司。因為當時胡董不在股份公司,所以沒有見到他,便留了張名片遺憾而去。但柳市以德力西為代表的電器行業飛速發展,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周誕康告訴我,就在回去的第二天,他接到了胡成中的電話,“周工嗎?我想邀請你來德力西工作……”當時的周誕康毫不猶豫的下了決心:到德力西工作!
“來到這里后,我才發現外面的世界有多大! 以前接觸的是框架斷路器產品,而這里的終端斷路器和漏電斷路器,讓我學了不少東西。年齡大了就不在乎什么榮譽了,只希望自己還有用武之地。只要認真干,就沒有干不好的事情。” 周誕康在接受采訪時說。
2003年金秋時節,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船發射成功,圓了中華民族千年的飛天夢。股份公司為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提供了技術先進、質量可靠的電氣產品。在這些產品的制造過程中,作為技術質量總負責人,周誕康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為助“神五”成功發射作出了突出貢獻。在2003年10月31日德力西助“神五”發射成功總結表彰大會上,他當之無愧被授予一等功臣,溫州市副市長孟建新親自為他頒發了榮譽證書和獎金。
在德力西工作5年的時間里,周誕康在各分廠的共同努力下,共解決了300多項產品質量技術攻關項目,為企業節約成本500多萬元。他也先后被集團評為“科技先進工作者”、“金牌員工”……
路漫漫其修遠兮,周誕康說還有許多事情等著他去處理。看著已過花甲的他依然精神矍鑠,我們相信,在周誕康的求索路上一定會出現新的輝煌!
上一篇:
趙建華和他的營銷人生下一篇:
挑戰無止境on